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社旗县属于哪个市(降水量第一的河南社旗县)

社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曾是全国四大名镇,光武帝刘秀在此发迹,而名震天下的晋商更为社旗县打造出它的“黄金时代”。

红圈内社旗、方城组成的水路通道最为重要

社旗县,隶属于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市,它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古称“赊店镇”或“赊旗店”,其中的关键字就是“赊”。能把“赊”这个略具铜臭味的字眼嵌入到地名中,其源出的历史故事必然十分精彩。西汉末年,民不聊生朝局动荡,被后人调侃为穿越者的王莽篡汉自立。王莽新朝虽有诸多超越时代的变革,但上天似乎并不领情,中原连年大旱,蝗灾导致粮食绝收,人口凋零,瘟疫横行,各地起义军便纷纷壮大。彼时的汉光武帝刘秀正寄居在南阳郡的叔父家中,他虽是汉室皇族后裔,但这一脉乃远支旁庶,家族势力有限,其父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县令而已。

天下大乱,刘秀家族瞅准了此翻身机会,倾尽家财拉起了一支队伍转战于南阳地界。家族财力有限,能把队伍拢起来已经是极限了,所以兵器装甲、战马粮草能省则省,至于行囊布袋、战鼓大旗就耍起了赊账借贷的手段。某日,刘秀在南阳郡唐河边的兴隆店饮酒,看到这家刘记酒店的酒旗迎风招展,甚是威风。他便灵机一动,向店家赊下了这面书有“刘记”的酒旗作为队伍的战旗。自从拿到这面刘字大旗后,刘秀不仅招兵买马变得十分顺利,更是对王莽军连战连捷。待到刘秀称帝后,他便投桃报李,将兴隆店赐名赊旗店,大力开发这片龙兴之地。待建国之后,赊旗店也顺应时势,更名为社旗店。

赊旗店与光武帝“赊旗访将,起师反莽”的故事颇有点演义成分,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路交通则在明清时期带赊旗店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南阳盆地地形近圆,处在几个重要地理单元的枢纽位置,它南接江汉平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和江淮平原,向西可达关中盆地和汉中平原,北上则是“天元”河洛之地。明末清初,随着晋商的强势崛起,长江-汉水-襄阳-南阳-洛阳-山西这条钻石级的商贸通道正式打通。而伴随万里茶路的开通,这条商贸路线更是繁盛一时,作为关键节点的赊旗店更是拿下中原第一水陆码头的名号。

红框处为社旗,比肩的都是汉口、襄樊重镇

万里茶路起点在福建武夷山,周边百里都是优质的茶叶产区。福建茶叶、江浙丝绸西行至徽州和景德镇,茶队又新添了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和瓷器,在江西九江逆长江而上。抵达天下第一镇的汉口镇后,商队变换水道沿汉江再次北上至名震天下的襄阳城,这也意味着货物从江南进入中原,投身南阳盆地。商队进入南阳盆地后,分为两个大方向,西入汉中及关中,这是大部分陕西商人的事。而东北向直穿盆地的走法则以晋商为主。

天元南阳

东出的商路最重要的通道就是唐河,而唐河水路的终点就是赊店镇,几乎所有的江南货物都要在此下船上马转为陆路运输,赊店镇由此成为天下闻名的水路码头。在乾隆朝的鼎盛期,这个小镇聚集了13万商贾,上千家商铺,形成了七十二道商业街、三十六条胡同的恢弘格局。这条商路的主力是晋商和陕商,它们联合在赊店镇建造了山陕会馆,这个会馆保存完好,建筑恢弘壮丽,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同时,赊店镇还有中原地区极为少见的南方会馆,嘉庆元年建造的福建会馆现今仍和山陕会馆交相辉映,续写着几百年来的商帮情谊。

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

商队在赊店镇下船上马后,穿越伏牛山和桐柏山间的方城通道,豁然开朗。东面是广大平原上星罗棋布的城镇,北上则是洛阳开封,继而西折又是一条进入关中的通道;持续北上或翻越太行山进入上党盆地,或跨龙门直抵河东,最终都能较为轻易地进入晋商大本营-太原盆地。在介休、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晋商大院略作休整后,商队继续北上,或京津张家口,或绥远包头,继而蒙古草原,俄罗斯恰克图,万里茶路单行线彻底完成。空着的商队拉上北方的马匹牲口、皮料草药则原路返回,反哺江南商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