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焚书的根本原因是儒法之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灾难是焚书坑儒,这场浩劫直接导致了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大部分文化遗存丧失。每每说到此时,后世之人无不感到痛惜。
秦朝这场焚书运动可谓声势浩大,追责十分严厉。据史记记载,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从这个记载来看,除了秦国的历史记载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烧毁,诸子百家的思想文献也全部烧毁。而且还严令,敢有私藏的一律处刑,有敢偶语诗书,弃市。因为谈论诗书就要被杀头,尸体丢到大街上,这样严厉的处罚的确罕见。
秦朝焚烧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诸子百家的书都要禁止,都要烧掉。因此,有人说焚书坑儒是因为刚刚统一的秦朝,为了维护思想上的大一统而开展的文化运动,是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然而历史上的任何王朝都存在这个问题,即使后来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其他学说仍然流行。焚书之后的历朝历代,诸子百家咋说仍然存在,并没有象秦始皇一样,做出如此残暴的事情。哪怕是五胡乱华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如此混乱的国家政治中,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简单地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理由是不充分的。
纵观历史,在东周以前的王朝治理中,基本上是用礼乐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淳化人民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同时辅之以刑罚。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种规则被打破,人们的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出现了各种学说,最主要的是儒家、法家和道家。
在这些学说的指导下,儒家一败涂地,秦朝用法家实现了王霸、统一,道家基本没起什么作用。
秦朝统一后,儒家不甘心失败,出现了儒、法之争。儒家代表是淳于越,法家代表是李斯。在这场斗争中,法家占了上风。而且李斯的一番话直接戳中了儒家的命门:今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这直接是挑拨离间。秦始皇统一六国,正得意洋洋,儒生不夸赞现在的皇帝,动不动就说过去好,这怎么能行呢?是看不起秦始皇、觉得他不行吗?
李斯进一步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这更是秦始皇最忌讳的事。天下刚刚稳定,还指望千世万世传下去的。儒家这些言论直接威胁社稷安稳。秦始皇怎么可能放心呢?因此,这才是秦始皇决定焚书坑儒的主要原因。
因为儒家和法家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差别很大,而秦始皇通过用法家学说实现了大一统,他更相信“法治”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严刑峻法才能维持社会稳定。
焚书坑儒本质上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不能仅仅归结于秦始皇的残暴(历代皇帝中,比秦始皇残暴的多了),实际上是当时情况下统治的需要。即使后来汉朝建立,儒家思想也没有很快成为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文景时期,崇尚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虽然后来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随着董仲舒的人头落地而失去政治地位。到了汉宣帝时期,宣帝仍然非常讨厌儒学,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乱国的祸根,太子刘奭(信奉儒学)今后要把国家搞乱。
由此可以看出,在秦汉时期,儒家、法家、道家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都想在国家治理中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在秦朝建立初期出现“焚书坑儒”这样的极端事件,本质上是儒法斗争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