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螃蟹什么地方不能吃(吃螃蟹原来有这么多禁忌!)



螃蟹的食用价值

螃蟹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比如大闸蟹的蟹肉,蛋白质高达21g/100 g,含量比猪里脊(19.6g/100g)和牛肉(20g/100g),鱼类如鲈鱼(18.6g/100g)都要亮眼。

其他常吃品种的螃蟹也不差,河蟹蟹肉的蛋白质含量也高达 17.5g,远海梭子蟹也有 15.9g,都属于很好的优质蛋白食物来源。

螃蟹和其他水产一样,也是重要的优质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食材。其中 EPA 含量(170 mg/100g)和 DHA 含量(150 mg/100g)丰富,还有能促进大脑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卵磷脂,以及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 E 等。

此外,蟹肉中还富含核黄素、烟酸等 B 族维生素,搭配丰富的蛋白质,促进能量代谢,提供给身体足够的关键营养支撑。

螃蟹肉本身比较偏寒性,也具有清热、化瘀、滋阴的功效,秋季食用更能消火,对秋燥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顺便再澄清几个误区:

● 说螃蟹「寒凉」,吃了会拉肚子,其实很大可能是买到了不新鲜、不干净的螃蟹,或者没有做熟透了再吃,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 说螃蟹是「发物」,吃了会加重湿疹等皮肤问题,则很可能是孩子对螃蟹过敏,产生了过敏反应导致的。

● 至于吃了螃蟹会「性早熟」,无非是担心激素问题。蟹黄和蟹膏是螃蟹的性腺,但我们吃下去之后,经由人体消化道一通拆解,螃蟹的性激素也就无法在人体发挥作用了。


螃蟹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1. 蟹鳃(俗称蟹眉毛)

蟹鳃是蟹的呼吸器官,因为要过滤水质,上面难免会黏附一些污染物,很脏,不要吃

它在螃蟹头胸的两边,长得像眉毛,呈灰白色,可以捏出水。

长这样

2. 蟹胃

蟹胃里面装着螃蟹吃进体内的食物,可能有泥沙等污染物,不要吃

它在螃蟹眼睛下方,通常藏在蟹黄里面,是一坨透明的囊状物,呈立体三角形,摸起来有点硬。

长这样

3. 蟹肠

这里面装着排泄物,很不卫生,应该去掉

吃螃蟹的第一步,就是打开白色的脐盖。脐盖中间那一坨黑色条状的,跟虾线一样的,就是肠子。

长这样

Ps:对于蟹心,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它不能吃,但口感确实不大好。如果之前吃过出现不适或是无法接受它的口感,那就不要吃了。

螃蟹不能与什么东西同食?


寒凉食物绿豆、海带、苦瓜、荸荠这些食物性质都偏寒,最好不要与螃蟹同食,以免寒性太过,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胃痛、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富含草酸的食物:例如菠菜、韭菜、茶叶、竹笋等,因为螃蟹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如钙、镁等元素,若是与富含草酸的食物同食,可发生沉淀反应,生成草酸钙、草酸镁等,不仅会沉积在胃肠局部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长此以往,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富含鞣酸的食物:柿子、核桃、石榴、山楂、浓茶等,因为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与鞣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易消化吸收的沉淀物,不仅影响螃蟹的营养价值,还会刺激胃肠道,发生不良反应。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猪油、五花肉、猪皮、油炸食品、奶油、糕点等。因为螃蟹中的脂肪酸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保护血管的功效,若是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食,就会降低肠胃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影响其营养价值。


吃螃蟹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

这些人群尽量别碰螃蟹

对海鲜过敏的人群、患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人群不建议食用;

患有冠心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慢性腹泻、脾胃虚寒,老人和儿童等消化能力欠佳的人群尽量少吃,孕妇最好不吃蟹黄;

螃蟹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患者不要吃得过多哦,尤其是蟹黄,以免胆固醇超标,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水产品的适宜摄入数量为40~75g(可食部分),那么一个健康的成人每天可以吃2只左右的螃蟹,少吃为宜,一周内食蟹最多不要超过3次

吃不完的螃蟹这样处理

新鲜的生螃蟹买回来后,如果不能立即食用,可以将螃蟹用湿布或湿纸巾包裹,放入冰箱冷藏室,保持其短时间内的新鲜度;也可以将螃蟹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中,保持湿润,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这样可以暂时保持螃蟹的活力。

如果是吃不完的熟蟹,可以装入干净的密闭容器里,放进冰箱熟食区域内冷藏保存,且应尽快食用。但熟蟹在冷藏室里也不要超过一天,因为蟹肠等内脏器官极易滋生细菌,久存食用会带来安全隐患。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加热彻底。

此外,生螃蟹中可能含有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寄生虫病。因此,一定要将螃蟹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