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填权什么意思通俗易懂了解(ETF开始卷现金分红了!)

今年的ETF在“分红”这一块是越来越卷了。

先有摩根中证A50ETF打出“季季可分红”的宣传亮点,后有工银中证A50ETF仅上市4天就开始第一次分红。

不仅中证A50ETF在卷分红,红利相关的ETF也在卷分红。

比如,招商中证红利ETF年初公告宣布从以前的半年度分红改成了按季度分红;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也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按月频次的分红。

大家对ETF分红的3大质疑

虽然基金公司都把分红作为宣传亮点,但是,投资者们的质疑还真不少。

我看下来,大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问题:

① ETF分红要除息,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

② ETF现金分红跟我自己卖出有啥区别?

③ 会不会为了月月季季分红,在ETF净值下跌时也分红,最后变成追涨杀跌?

在回答前面3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搞懂关于分红的几个基本概念。

随便打开一个ETF分红公告,我们会看到“除息”两个字:

“除息”就是从ETF基金净值中扣除现金分红部分。假设3月26日ETF净值为1元,假设分红方案是每份分红0.1元,那么3月27日除息后,ETF净值就调整为了0.9元。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分红就是“左右倒右手”,甚至认为分红就是纯噱头而已,完全没有实际价值。

还有一个词叫做“填权”,意思就是在ETF或者股票分红除息后,ETF净值或者股价逐步回升到分红前的水平。

这里要注意,填权不是官方规定的必须操作,而是类似“均值回归”或者“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之类的市场行为。

最后还有一个“分红所得税”。根据我的了解,股票分红通常会根据持有时长向投资者收取分红所得税,但是ETF分红是不再收税的

了解完基本概念后,我们就来探讨ETF开始卷现金分红,究竟对我们投资者而言有没有价值?

质疑1:ETF分红要除息,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

我的答案是:是的。

因为“除息”就是把分红金额从净值中扣除——原本净值是1元,每份分红0.1元,在不考虑正常每天净值波动的情况下,分红后的ETF净值就是0.9元,

这是非常清晰的“左手倒右手”,没有什么好狡辩的。

既然是“左手倒右手”,那分红还有什么意义呢?

短期来看,确实没啥意义。

因为分不分红,对我们来说,总价值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分红前价值1元的ETF=分红后价值0.9元的ETF+0.1元现金。

但是,长期来看,意义重大。

这就要结合第2个质疑来讲了。

质疑2:ETF现金分红跟我自己卖出有啥区别?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ETF现金分红后,你持有的份额数是不变的;但是你自己卖出ETF,份额数是减少的。

长期来看,分红后“份额不变”带来的好处就太大了!

因为,ETF现金分红方案都是“X元/10份”。也就是说,每次分红你能得到多少现金,只跟你持有的ETF份数有关,而跟ETF净值无关。

只要你不卖,那么ETF净值跌到多低都跟你没有关系。

你只需要关心你持有多少份额,以及每年分红方案是否稳定。

就好比,你为了获得持续现金流买了一套房子用于出租,那么,你只需要关心每个月租金多少,每个月是否能按时收到租金,而不需要每天焦虑你这套房子短期是跌了还是涨了。

而且红利相关的ETF,净值波动本来也不高,就算净值回调,也跌不了多少。

为什么ETF分红只对长期投资者有意义?

就拿某中证红利ETF来举例。

这只中证红利ETF连续4个完整年度分红(2020-2023),每年分红方案基本上维持在每份派现金0.06-0.07元,ETF净值也在1.4元上下波动。

也就是说,这4年的年均股息率大概在4.28%。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假设我在2020年买了10万元的中证红利ETF(约73500份),根据近4年的分红方案来看,如果我自己不去操作买卖,就一直持有这73500份,我平均每年的纯现金分红收入就是4280元,拿10年就是4万多块钱的分红收入,拿20+年就能光靠ETF的现金分红“回本”。

要知道,这期间我是一直持有73500份ETF的,也就是说,在分红方案稳定的前提下,理想状态下,20多年后,哪怕该ETF净值跌到0元,我也是不亏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ETF分红只利好长期投资者”。

这时你肯定会说:20多年也太久了,万一过两年就要急用钱,ETF到时候真跌到接近0了,那岂不是亏大了?

这就要用到前面提到的“填权”。

前面讲过,填权就是ETF分红除息后,ETF净值逐步回升到分红前的水平。

为什么我认为“填权”一定会发生?

虽然“填权”不是规定必须执行的,而是一个市场行为。

但是,我还是倾向认为“填权”一定会发生。

首先看个数据,还是上面那个中证红利ETF,它是从2020年11月30日开始第一次分红,那时正好是A股大牛市末期。

在我印象中,当时的市场情绪相当高涨,小白投资者跑步进场,那时,大家更是看不上红利股。

2020年11月29日该中证红利ETF净值为1.3604,2020年11月30分红除息后的净值降低到了1.2864;直到2021年2月22日,该ETF净值才首次涨超1.3604,完成“填权”。

这个过程用了84天。

然后,我还计算了该中证红利ETF前7次分红除息后的“填权”花的时间:从2020年到 2023年(正好穿越了牛市-震荡市-熊市),分别是:84天、5天、26天、4天、0天、42天、68天。

可以看到,时间有长有短,但是最终还是完成了填权。

为什么“填权”一定会发生?

换个问法,为什么ETF除息后,净值一定还会涨回来?

我们来看2个逻辑:

逻辑1:假设每次分红除息后不填权,那么,净值必然是越来越低的。

那么,20年后,随着不断分红除息,ETF净值就早就归0了。

但是,我们随便找几只成立多年乃至超10年的红利类ETF,可以发现其净值走势是非常稳定的,甚至是不断上涨的。

换句话说,由“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上市公司”组成的红利ETF或者A50ETF,你认为它的净值价格会跌到0吗?

肯定不会。

逻辑2:换个思路,我们能看到,ETF每年分红方案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每年派发的股息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特别是今年,上面加大鼓励分红力度,那么派发的股息大概率更是走高的。

而ETF分红除息后,股价(净值)是下跌的。

根据“股息率=股息/股价”,如果一直不填权,那么股价一直下跌,股息率肯定是升高的。

一旦股息率不断升高,买的人就会变多;买的人一旦变多,股价(净值)肯定就会涨!

综上,ETF分红,短期来看,“除息”是左手倒右手,但是,由于“份额不变+填权”长期看是纯赚现金分红的。

质疑3:ETF会不会为了分红而分红,净值下跌也分红,从而变成追涨杀跌?

ETF中我暂时还没有关注到哪只是按月度频次分红的,不过ETF链接基金中,我知道华泰柏瑞有一只红利低波ETF联接是去年10月就开始月月分红了。

这是不是为了分红而分红呢?

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答案是:半对半错

对的部分:根据目前ETF卷分红的架势,我猜测ETF可能真的会为了提高分红频次和分红金额,做到在ETF净值下跌时也在现金分红。

错的部分:这可能不叫追涨杀跌。而是给想吃息的投资者更高的“确定性收益”,特别是在熊市,在宏观经济不够景气时,更要靠这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信心。

还有一点,一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与其现金流是否充裕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科技成长型企业多年不分红,股价可能也会一直涨;而一个传统的现金充裕的企业,可能股价还在跌。

ETF净值涨跌与其是否有钱拿来分红,也是两码事。因为,ETF分红的钱来源于成分股现金分红的钱。

况且,一只ETF的成分股通常涵盖了几十家上市公司,虽然,这些上市公司大都是年度分红,但是,这些上市公司执行分红的时间不同。

也就是说,对于ETF而言,每个月都能收到不同成分股派发的股票分红。

既然ETF自己每个月都能收到上市公司的分红,那么,ETF按月度及时把这些红利转手派发给ETF投资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再说了,ETF现金分红是不收红利税的,相当于没啥成本和损失。投资者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是落袋为安还是红利再投,选择权完全在我们手里。这与主动管理型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去操作股票买卖完全不一样。

最后,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这两年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但是,证监会今年却大力鼓励上市公司分红。

难道你不质疑A股跌了3年了,大盘还在3000点保卫战,为什么上面在这个时候加大鼓励上市公司给投资者们现金分红呢?

分红是如何推动股市上涨的?

在侧重融资功能的时代,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始终追不上扩容资金(IPO、增发)是大盘难以逃脱3000点的一大重要原因。

好在,目前我国股市正在从“侧重企业融资”转变为“侧重投资者财富分配”。2024年2月新村长上任,3月证监会就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中提出“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

巧的是,韩国也在2024年初提出了企业价值提升计划”,核心也是要鼓励上市公司优先考虑股东回报率。

韩国效仿的对象就是日本。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当时日本正处于“失去的三十年”经济衰退周期里,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始终起不来。

怎么办?

安倍当时提出名为“三支箭”的解决方案:

第一支箭:通缩财政政策

第二支箭:宽松货币政策

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

后来,全球不少经济学者研究认为,主要是后两支箭对日本股市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中,安倍政府就要求现金充裕的日本上市公司要增加分红,提高股东回报。

2015年,安倍政府制定了《公司治理准则》,东京交易所也在不断鼓励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提升价值,跟投资者共享收益。特别是2022年,东京证券交易所还放出了一个狠招“点名羞辱”。公开表扬愿意增加股东回报的上市公司,点名批评那些回报率低的公司。这招一出,效果终于显著了。

到了2023年,东京交易所主板上大概有40%的公司响应了要求,包括索尼和日立,都给出了分红规划。跟巴菲特深谈过的五大商社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日本股市在2023年一举成了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之一,蓝筹股日经225指数甚至破了历史新高,冲破了它“失去的三十年”魔咒。

所以可以看出来,加强分红与推动股市上涨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不断积累后才会爆发。

“加大分红”与“股市上涨”有何关系?

逻辑很简单:

一旦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分红(加大分红金额+持续稳定分红),那么,投资者对该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就更有信心。

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比较萧条时,投资者更追求“高确定性”的投资标的,比如银行存款。

因此,当上市公司都开始加大分红且能长期分红,就能提升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收益“确定性”的预期,从而更愿意加大在股市的投资,最终推动股市上涨。

所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核心目的就是提升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同理,红利策略类的ETF和大盘蓝筹相关ETF加大分红,也是为了提升ETF投资者的信心。

---------------- --------------

最后,我看到还有人会问:既然除息后净值下跌,那是不是可以除息日买入抄底?

根据我对上面中证红利ETF近7次分红除息后净值走势的观察,很有可能在除息后的一段时间内,ETF净值是持续走低的。

也就是说,在除息日买入,可能抄底到半山腰。。。

所以,既然核心目标是长期吃分红,那就不要过多考虑短期波段操作的事情。

当然,如果ETF的估值明显高估,或者股息率明显很低了,那也不要盲目重仓进去。

以上,是我对ETF分红的一些看法,不知道能否解答你对分红的质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