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属于哪个市(湖北应城的前世今生)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的前世今生是如何?最早的形式是什么?区划名称由来?从区划地名的角度,简要梳理一下今应城地域区划名称历史沿革,仅是交流,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夏商时期,应城地域隶属九州之荆州。
周朝时期,应城地域隶属轸国(今应城市西)、郧国蒲骚(今应城市西北)。
战国时期,应城地域隶属楚国。
秦朝时期,应城地域隶属南郡。秦末汉初,南郡大概包括今湖北荆州、宜昌、武汉、咸宁、孝感、荆门和襄阳南部等。
西汉初期,分南郡置江夏郡,辖安陆县,应城地域隶属安陆县。
三国时期,吴、魏交错其境,魏、吴在江北江南各置江夏郡,安陆县先后隶属吴、魏,应城地域同样先后隶属吴、魏。
晋时,置曲陵县,应城地域东南隶属曲陵县。后废曲陵县,应城地域为安陆县地,隶属荆州。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石阳县置曲陵县,县治在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隶属江夏郡。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隶属郢州安陆郡,应城建县自此始。
南北朝齐时,为应城县,属安陆郡,隶司州。
南北朝梁时,为应城县,属安陆郡,隶司州。
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置城阳郡,郡治为应城县,城阳郡领应城、云梦两县。并一度改设浮城县(今应城市西北,古蒲骚城)。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改城阳郡应城县为镇,隶属郧州。
陈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复置应城为县,隶属安州。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城阳郡,改应城县为应阳县,隶属安陆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应阳县为应城县,省云梦县入应城县。应城县属安州,隶淮南道。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省应城县入云梦县,旋复旧置,属安州,隶淮南道。
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再改应城县为应阳县。
五代梁因之,应阳县隶属安州宣威军。五代及宋时,宣威军为地名。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复应阳县为应城县,改宣威军为安远军。
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废安远军,安州降为防御州。
五代辽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契丹复置安远军,以刘遂凝为节度使;同年六月为后汉所据,仍为安远军。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再废安远军,安州再次降为防御州。此期间,应城县先后隶属安州宣威军、安远军、安州等,不论宣威军、安远军还是安州,以及后期的德安府,基本与之前安陆郡境域相当,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以安州防御州复为安远军,隶属荆湖北路,应城县隶属安远军。
北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应城县改隶京西路。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还隶荆湖北路。宋分天下为十五路,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两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峡西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在非实控地的幽云十六州地区,设有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
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安州为德安府,应城县隶属德安府。
元时,应城县隶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德。元除中央称中书省外,分天下为十一个行省。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废荆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应城县隶属德安府。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应城县改隶河南行省德安府。
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应城县再次改隶黄州路(今湖北省黄冈市)德安府。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应城县属德安府,隶湖广行省。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五月,省应城县入云梦县,隶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德安州。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复置应城县,属德安府,隶湖广布政司武昌道,旋改隶荆南道。
清因明制,应城县仍属德安府,隶湖北布政司汉黄德道。
民国成立,废除府制,废府设道。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应城县隶属湖北省江汉道。
1926年,废道,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应城县直属湖北省政府。
1932年,湖北省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孝感、安陆、云梦、应城等四县隶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后改称第三督察区),公署驻地随县。此时湖北省共设有11个督察区。
1949年4月,应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鄂中专区;6月,改属孝感专区。
1959年12月,孝感专区撤销,原属孝感专区辖地划归武汉市,因此应城县改属武汉市。
1961年6月,地市分治,复置孝感专区,应城县隶属孝感专区。
1986年6月,应城县撤县建市,隶属孝感地区。其中,1983年8月,孝感县撤销,设立县级孝感市,隶属孝感地区。
1993年4月,孝感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孝感市,应城市由孝感市代管。
应城市城中街道,基本一直为应城政治文化中心,先后经过应城城关区、第一区、城关镇、上游人民公社等名称,撤县建市后以城区街道及周边乡村区域,设城中街道。
应城市城北街道,清初为怀仁乡,先后经过应城古城乡、城郊区、立红旗人民公社等名称,撤县设市后以城区西、北区域,设城北街道。
应城市四里棚街道,1986年以城郊区艾庙乡的沙岗、华山、艾庙、东十、刘杨5村和七星乡的栗树村及三合区城台乡的大田、张杨2村区域,置四里棚街道。1987年城北七星乡的孙熊、上姜、中姜、熊堰4村和三合区城台乡的四杨、协合、下新、光辉4村及黄滩镇的复兴村划入四里棚街道。
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先后经过应城化工镇、化工镇人民公社等名称,撤县设市后撤销化工镇,设东马坊街道。
应城市长江埠街道,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设长江巡检司,先后经过应城长江区、长江镇、春光人民公社等名称,撤县设市后更名长江埠街道。
应城市三合镇,先后经过应城三合区、火箭人民公社等名称,1987年撤三合区建三合镇。
应城市郎君镇,先后经过应城郎君区、春光人民公社等名称,1987年撤郎君区建郎君镇。
应城市黄滩镇,先后经过应城黄滩区、第五区、跃进人民公社、黄滩人民公社等名称,1987年撤黄滩区建黄滩镇。
应城市天鹅镇,先后经过应城天鹅乡、临江乡(天鹅乡并入临江乡)、乘风人民公社、黄滩人民公社(乘风人民公社并入黄滩人民公社)、天鹅垱农场、天鹅区、天鹅人民公社等名称,1987年撤黄滩区建黄滩镇时,将黄滩区所辖天鹅镇、沈铺乡划出,设天鹅镇。
应城市义和镇,先后经过应城义和乡、义和人民公社、义和镇等名称,1987年以陈河区的义和镇、李集乡和黄滩区的季伟乡,置义和镇。
应城市陈河镇,先后经过应城陈河区、七一人民公社、陈河人民公社等名称,1987年撤区建镇,设陈河镇。
应城市杨岭镇,先后经过应城第七区、八一人民公社、杨岭区、杨岭人民公社等名称,1987年1撤区建镇,设杨岭镇。其中杨岭区景墩乡的舒景、油榨、蔡岭、四安4村划入汤池镇。
应城市汤池镇,先后经过应城精城乡、温泉乡等名称,1987年撤区建镇,设汤池镇。
应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初名为应城市四里棚经济技术开发区。
应城市南垸良种场,先后经过应城天鹅垱农场、鹅良种场、南垸良种场、木梅乡(乡场合一)等名称,1986年恢复南垸良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