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的意义是什么(“牺牲”两字为何都带“牛”?)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牺牲”两字,为何都带“牛”?
说到牺牲,古代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在过去,祭祀是很重要的事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的是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还在战争的前面。
祭祀的时候,“牺牲”就是当作祭祀天地、祖宗的供品,用这些表达自己的虔诚。
这些供品,通常是宰杀牲畜,做出来的。在六畜之中,马是很稀缺和珍贵的,也是用来打仗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被随便宰杀祭祀。
剩下的几种牲畜之中,牛、羊、猪这三种,就成为很重要的祭品。所以“牺”、“牲”两字,都带了“牛”字。
当然,牛也是古代很重要的牲畜,用于耕种,是不能随便宰杀的,除非在一些大场合,还使用牛作为祭品。
比如,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牛、羊、猪三牲全备,这是“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只有羊和猪,这是少牢。
后来,“牺牲”这个词,是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为某种目的,付出代价或受到损害。牺牲后来成为动词,说的就是人死。
相当于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正义的事业。用“牺牲”两个字,比喻很形象,为正义事业牺牲自己,受后来尊敬、怀念。
汉字是一直在演化的。这个过程,很有趣,一开始都是带着本身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别的近似的含义了。